【Side B】Kill the Bill 倫敦示威採訪手記 — 衝突以外的小故事

Hesther Ng
Apr 30, 2021

--

在當日示威傍晚警察展開封鎖線(攝:Hesther Ng)

伴隨著英國政府於3月29日宣布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全國上下在復活節長假迎來新一輪的示威浪潮,而主題依舊離不開在3月中在英國國會通過二讀的《警察、罪案、判罪與法庭法案》(Police, Crime, Sentencing and Courts Bill)。雖然倫敦的示威與上星期六在布里斯托相比較為和平,但全日示威衝突中仍有超過100人被警方拘捕。示威演變成衝突幾乎是固有模式,而且媒體也往往只聚焦有關衝突事宜。其實除了示威的原因及警民衝突以外,還有很多值得大眾關注的場景。

為亞洲女性抱不平

是日「Kill the Bill」 示威中的參與者大致能分為三大類:自Sarah Everard 事件後活躍參與的女權支持者、黑人平權運動(Black Lives Matter)的支持者,以及支持環保和正視全球暖化問題的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的支持者。示威群眾由女權分子於早上11時帶領下由特法拉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遊行到國會廣場(Parliament Square)進行集會,第一位站上台的講者卻是一位香港人。

Natalie 雖然在港出生,但居外地多年,英文說得比廣東話要流利得多。一反亞洲人傳統要低調的習慣,她昨天站上了台為亞裔女性發聲。她指,上台演講的起源是自一篇她在美國亞特蘭大仇亞槍擊案發生後所撰寫的文章。曾在美國居住多年的她當時感到非常無助,唯有靠寫文抒發情緒。文章被今次示威的主辦方之一見到,便促成了這次的演講。她說其實內心有掙扎過不想高調地去參與平權活動,前後用了足足一星期才下定決心答應主辦方的委托。

Natalie (攝:Hesther Ng)

“We can’t wait for other people to care about us, we have to speak now for people to listen.”

手語翻譯

我們都不能要求所有示威民眾能看、能聽、能說,而這是近期首次在倫敦示威演講中見到有配備即時手語翻譯人員。雖然我不能評論手語翻譯人員的專業,但至少示威活動主辦方有考慮到不同人士的需求,並盡力提供協助將訊息傳達。

(攝:Hesther Ng)

吃飽才有力氣去示威

常言道「唔食飽邊有力氣去減肥」,可見要有力氣便先得果腹。在國會廣場外,有數名年輕人騎著自行車為集會民眾免費派送水果和熱食。

派送水果和熱食志願者(攝:Hesther Ng)

細問之下,他們與示威主辦方毫無關係,是食物銀行慈善機構的義工。而派送的水果熱食,都是各大超市快到期或是因外觀不好看而不能售出的食物。平常他們都會為露宿者派送,但今日眼見多人示威遊行,便抱著不要浪費食物的本念過來。他們亦有自備垃圾袋,希望群眾用餐後要有公德心不要隨處棄置垃圾。

派送水果和熱食志願者(攝:Hesther Ng)
超市轉贈快到期或是因外觀不好看的蘋果(攝:Hesther Ng)
民眾自行取用(攝:Hesther Ng)

主流媒體向來只會從示威人數、集會上演講的名人、衝突時警員有否過度使用武力,和過後的被捕人數等方向進行報導。然而在示威衝突場外,還有無數的小故事值得我們去細細發掘。

文:Hesther Ng

--

--

Hesther Ng
Hesther Ng

Written by Hesther Ng

Trilingual, a qualified clinical pharmacist, also a photojournalist in making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