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 B】「緬甸之春」倫敦示威採訪手記 – 一人做一小步
一眾離散在世界各地的緬甸人於上週日(5月2日)在全球18個國家,超過40個城市舉行遊行示威,並將之取名為「全球緬甸之春運動」,抗議緬甸軍政府在今年2月1日所發起的軍事政變。在流亡緬甸人主要據點之一的英國,自中午起亦有近千名示威者參與遊行集會。
約下午三時,遊行隊伍抵達倫敦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進行集會。在人群中心有多名關注緬甸政局的政治領袖輪流發言,甚至流亡英國的香港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亦有現身支持。正當我費盡心思試圖理解民眾所叫喊的緬甸語口號的時候,在遠處飄來的一絲食物的香氣卻悄悄地把我的靈魂拉走。集會示威的人數、口號、目的等對撰寫新聞報道故知然為重要,但此刻我的注意力卻已經離開了主人群。
不出所料,食物香氣的源頭是自集會人群之外的一幫緬甸人。他們正開始向示威群眾派發食物,而好奇心旺盛的我亦決定去看過究竟。
粗略一看,現場所派發的食物都是緬甸的地道美食。有鹹的、有甜的,從頭盤到主菜到甜點應有盡有。面對著對食物充滿好奇的我,他們主動派了普通話跟英文較流利的同伴為我講解菜式的由來。
緬甸邊境接釀泰國、老撾、中國、印度、及孟加拉五個不同的國家,飲食文化亦會因隨著地區鄰近的國家不同而受到其影響。大眾熟悉的印度咖喱、中式拌麵、泰國青木瓜沙律等,都會在緬甸找到相似的菜式。但要數到最有特色的原創菜式,就得說被稱為緬甸國菜的茶葉拌豆(La Phet Thoke)。
茶葉拌豆在古時緬甸為各國交戰後的和解信物,有著「和平」的象徵。當日雖然無緣見到茶葉拌豆,但仍然有緬甸式拌麵、雞飯等常見的緬甸家常菜式。
是次負責統籌「派飯」的是一位居英多年的緬甸人。他本職在餐廳當經理,閒時亦會「露兩手」烹調家鄉美食。對於籌備「派飯」,他指事前並沒有跟遊行示威的主辦方配合過。他只是想到,這次示威有居英國四方八地的緬甸人響應號召到倫敦參與,甚至有參加者遠從曼切斯特、利物浦等地區下來,作為居倫敦的他應一盡地主之宜,好好招待同胞。他指他的團隊自活動兩天前已經開始準備。在兩天的時間內,他們共製作了1300 份家鄉美味供參與示威遊行的大家享用。
至於食物質素,從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的表情便再清楚不過。有參加者表示,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吃到家鄉的味道,所以感激「派飯」團隊的貼心安排。亦有路人如我般對食物感到好奇,然後獲贈一份美味去品嘗。
示威遊行過後,我回到家中繼續撰寫有關緬甸的報導,只見在緬甸的死傷者一直不斷地增加,實是感到非常揪心。幸有從剛才示威遊行中獲得的一點人間溫暖,鼓勵與支持我為堅持信念繼續前行。